土体液化现象及其工程危害

土体液化是指饱和状态砂土或粉土在一定强度的动荷载作用下表现出类似液体的性状,完全失去强度和刚度的现象。

地震、波浪、车辆、机器振动、打桩以及爆破等都可能引起饱和砂土或粉土的液化,其中又以地震引起的大面积甚至深层的土体液化的危害性最大,它具有面广、危害重等特点,常会造成场地的整体性失稳。因此,近年来土体液化引起国内为工程界的普遍重视,成为工程抗震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砂土液化造成的灾害的宏观表现主要有如下几种:

(1)喷砂冒水。液化土层中出现相当高的孔隙水压力,会导致低洼的地方或土层缝隙处喷出砂、水混合物。喷出的砂粒可能破坏农田,淤塞渠道。喷砂冒水的范围往往很大,持续时间可达几小时甚至几天,水头可高达2~3 m。

(2)震陷。液化时喷砂冒水带走了大量土颗粒,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陷,使建筑物倾斜、开裂甚至倒塌。例如,1964年日本新潟地震时,有的建筑物结构本身并未损坏,却因地基液化而发生整体倾斜;又如1976年唐山地震时,天津某农场高10 m左右的砖砌水塔,因其西北角处地基土喷砂冒水,水塔整体向西北倾斜了6度。

(3)滑坡。在岸坡或坝坡中的饱和砂粉土层,由于液化而丧失抗剪强度,使土坡失去稳定,沿着液化层滑动,形成大面积滑坡。197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费南多坝在地震中发生上游坝坡大滑动,研究证明这是因为在地震振动即将结束时,在靠近坝底和黏土心墙上游处广阔区域内砂土发生液化的缘故;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地震中,海岸的水下流滑带走了许多港口设施,并引起海岸涌浪,造成沿海地带的次生灾害。

(4)上浮。贮罐、管道等空腔埋置结构可能在周围土体液化时上浮,对于生命线工程来讲,这种上浮常常引起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