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字型法则绘制地质平面图实战应用
V字型法则,听起来简单,背起来也简单,口诀“两同夹一异”,但是兄弟你真的会用吗?😂😂😂我们都知道当岩层产状、断层类型等地质条件按规定的图例符号绘入图中时,看符号即可识别。然而有一些地质现象是没有图例符号的(如接触关系),或者没有把符号绘入图中(如岩层产状、褶皱轴线等)。这时需要根据各种界线之间或与地形等高线的关系来分析判断,这种关系就称之为“V字型法则”。当我们绘制地质平面图的时候,就需要根据根据V字型法则来画线的走向了。
1.野外地质填图思路
1.1 确定点
首先在野外踏勘,确定了岩层露头位置点以及产状,获得了地质点;
1.2 点连线
然后需要根据这些点连成地层线,点和点之间连线的规则是什么,能否直接画直线连接?
肯定不是,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参照岩层产状和等高线,通过V字型法则进行绘图
1.3 线成面
地层线绘制好了以后,就得考虑地层之间的相互关系了。
整合接触的各地层的地层界线相互平行,产状一致,无地层缺失。
平行不整合接触的各地层的地层界线相互平行,产状一致,有地层缺失。
对于角度不整合接触,上覆较新地层的最老一层界线截切下伏较老地层的不同层位的地质界线。
1.4 面成体
地层交接关系搞清楚了,再加上地层的厚度,就成了三维地质体。最基本的体就是剖面图了,这是个“三维”体的切割面。
2.V字型法则地层界线绘制
在地质图中岩层产状是用对应的符号表示。有时若图中没有表示符号,却有地形等高线,这时不同产状岩层分界线的分布与地形等高线是有密切关系和规律的。在图上的岩层分界线代表相邻岩层接触面的出露线,是岩层层面与地面交线的正投影,该线在空间上代表的是一个分界面,它与地形等高线的分布关系分述如下。
2.1 水平岩层
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老岩层出露在地形低处,新地层分布在高处。水平岩层厚度为该岩层顶面和底面的标高差。在地质平面图上的露头宽度,决定于岩层厚度及地形坡度
在山顶,水平岩层露头往往成孤岛状,在山坡上往往呈不规则的同心环状或条带状,。
水平岩层
(a)平面图;(b)立体图
2.2 倾斜岩层
地层的原始产状是水平或接近于水平的,由于受到构造作用力的影响发生变形,使得地层与水平面间出现一定的夹角,便形成了倾斜地层。倾斜的地层可能是某种构造的一部分,比如为褶皱的一翼或者是断层的一个盘,有的是由于地壳的不均匀抬升或下降形成的区域性倾斜。
2.2.1 相反相同大而阔
当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和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在沟谷处,岩层界线的 V 形尖端指向沟谷的上游;穿越山脊时,V 形尖端指向山脊的坡下。但岩层界线更开阔(岩层线弯曲程度小于等高线)[图(a)]。
倾斜岩层: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
2.2.2 相同相反大而阔
当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岩层倾角大于坡角时,岩层出露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图 (b)]。
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但岩层倾角大于地形坡角
2.2.3 相同相同小而紧
当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岩层倾角小于坡角时,岩层出露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岩层出露线比地形等高线更紧闭。
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但岩层倾角小于地形坡角
2.3 直立岩层
岩层界线不受地形等高线影响,沿走向呈直线延伸,参照典型示例里面的图(b)
3. V字型法则实战应用
3.1 典型示例
下图再强化下:示意图和框图显示了不同方向的地质表面的露头痕迹(虚线)
(a)向东倾斜;(b)垂直;(c)水平;(d)向西倾斜;(e)向东倾斜但坡度小于山谷。
3.2 V字型法则倒推岩层产状
篇幅有限,老白博客分章来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