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工程地质问题综述-文献阅读
岩溶区工程建设常面临四大主要地质问题:岩溶地基与围岩的稳定问题、岩溶渗漏问题、岩溶涌水问题及岩溶外水压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源于岩溶地貌发育形成的地下溶洞、溶缝和暗河等特殊地质条件,可能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渗漏失水、涌水突发及高外水压力等工程隐患。
本文整理于:[1]谢树庸. "岩溶区四大工程地质问题综述." 贵州水力发电 4(2001):3.
1. 岩溶地基与围岩的稳定
1.1 概念描述
岩溶地基与围岩的稳定问题是指在岩溶区进行工程建设时,由于地下存在溶洞、溶缝等岩溶现象,可能导致地基和围岩的承载力降低,影响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岩溶地基的不均匀性和围岩的结构缺陷会引起地基沉降、围岩塌陷等问题,威胁工程的稳定性。
1.2 工程影响
1.2.1 地基不均匀沉降
岩溶洞穴大小不一且分布不规则,可能引起建筑物的地基沉降不均,导致结构变形甚至倾斜。
1.2.2 塌陷与冒顶风险
岩溶洞穴可能在开挖过程中或运行期间发生塌陷和冒顶,严重时会导致施工困难或工程失效。
1.2.3 围岩应力分布异常
岩溶围岩中存在裂隙和洞穴,可能改变原有的围岩应力分布,增加围岩失稳风险。
1.2.4 施工进度与成本增加
岩溶地基与围岩的复杂性常导致勘察和施工进度延误,同时处理不稳定围岩和地基需要增加额外投资。
1.3 勘察要点
重视岩溶洞穴的分布规律,重点关注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断层带等地质弱带。
逐步深入勘察,从“面到点、从粗到细”逐步开展勘察工作。
综合使用物探、钻探、探槽、地质雷达扫描等多种勘察手段。
施工期间进行超前预报与复查,确保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1.4 防治措施
- 采取回填混凝土、固结灌浆、设置锚固系统等措施提高地基与围岩稳定性。
- 合理布置工程结构,避开岩溶发育强烈区域,必要时改变设计方案。
-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控,实时监测地基与围岩的沉降、位移和应力变化。
2. 岩溶渗漏问题
2.1 概念描述
岩溶渗漏问题是指在岩溶区修建水库、水电站等工程时,由于可溶岩中发育的溶洞和溶缝,地下水沿这些通道渗漏,影响工程的蓄水能力和安全。
2.2 工程影响
蓄水功能失效:库区底部存在贯通的溶洞或溶缝时,可能导致水库水量大量流失,蓄水功能失效。
地基稳定性下降:渗漏引起库区地基土体冲蚀和溶蚀,导致地基稳定性降低。
水环境改变:渗漏可能改变周围地下水的流向和水位,影响区域水资源平衡。
2.3 勘察要点
查明是否存在贯穿的溶洞或溶缝,明确渗漏路径,线性分布。
分析库区地下水位线、补给源与排泄区的关系,评估渗漏风险。
对地下水位线以下的溶洞和落水洞进行连通试验,判断渗漏通道的畅通程度。
2.4 防治措施
通过灌浆设置防渗帷幕,封堵渗漏路径。
对于不明朗或影响较小的区域,可分期分批设置帷幕,减少盲目施工。
采用物探透视、CT成像等手段查明溶洞位置,先处理溶洞再进行灌浆。
3. 岩溶涌水问题
3.1 概念描述
岩溶涌水问题是指在岩溶区地下工程施工时,由于遇到地下暗河或岩溶大泉,产生突然的大量涌水,导致施工困难甚至中断。
3.2 工程影响
施工安全:突如其来的大量涌水可能引起塌方和施工人员伤亡。
施工进度延误:频繁的涌水事件会导致工程停工或重新组织施工。
工程成本增加:处理突发涌水需要增加排水设备和处理措施,导致成本上升。
3.3 勘察要点
全面查明岩溶含水层的补给区与排泄区,避免遗漏重要涌水源。
重点调查汛期降水入渗情况和岩溶泉的流量变化。
通过长期水文观测建立降雨量与涌水量的关系曲线。
3.4 防治措施
合理选址,选择地质条件较好的厂址和坝址,避开涌水高风险区。
采取躲、排、堵、防四种方法综合处理涌水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设置排水洞、排水孔,通过引排或集中抽排方式降低涌水影响。
4. 岩溶外水压力问题
4.1 概念描述
岩溶外水压力是指地下建筑物外部岩溶地下水的静水压力,属于地下工程衬砌设计时需考虑的基本荷载之一。
4.2 工程影响
结构受力增大:高外水压力会显著增加隧洞衬砌的受力,影响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
渗漏与破坏风险:若衬砌结构不能有效抵抗外水压力,可能导致渗漏甚至衬砌破坏。
施工难度增加:高外水压力下施工容易发生涌水和坍塌等风险。
4.3 勘察要点
通过钻探或勘探平硐进行压力测量,并结合封堵试验安装压力表,动态观测地下水压力变化。
通过压力上升速度判断岩体孔洞发育程度,评估含水层厚度和渗透系数。
对整个隧洞区域进行全面勘察,查明岩溶水的补给来源和排泄条件。
4.4 防治措施
设置排水洞和排水孔组成的排水系统,通过引排地下水降低外水压力。
采用超前注浆、局部地带二次高压固结灌浆等方法,增强岩体抵抗外水压力的能力。
设计衬砌时允许一定程度的渗透,避免过大的外水压力直接作用于衬砌。
5.关于岩溶
详看文末标签。